蠶叢及魚鳧,開國何茫然?
蠶叢,被認為是古蜀國的第一任“國王”,古蜀國的起源,和蠶是否有關?作為古蜀國文化遺址,三星堆到底有沒有絲綢?這一直是考古人關注的焦點,也是學術界爭論的問題。
三十多年前的發(fā)掘中,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的老站長陳德安一直希望能夠找到絲綢,但苦于條件限制,沒有進展。三十多年后,年輕的考古人郭建波,利用各類先進的顯微鏡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。
從表面查看,再用超景深顯微鏡仔細尋找,真可謂大海撈針。
但,它終究被找到了!
看,就這么大!
對著光查看,更加清晰↓↓↓
從科學角度來說,對于絲綢的判定,要從絲蛋白檢測、微觀形態(tài)、絲的截面形態(tài)等各方面檢驗。而這些,通過今天的科技手段,都可以精準實現。
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(tǒng),微米級的尋找精度,讓絲綢無處遁形!
從考古發(fā)掘艙到開放式修復館,從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到三維掃描建模,有了科技的助力,除了蠶絲的發(fā)現,考古人還發(fā)掘出了更多的考古信息:
比如探尋三星堆出土的眾多象牙的來處;
為理清“黃金坑”中復雜的疊壓關系打開了新視角;
用三維掃描“打開”神秘的龜背形網格狀器……
三星堆實火!火的不僅僅是各種“稀奇古怪”的文物形象,還有考古人們花樣百出的科技考古手段。
三星堆遺址中,到底還藏著哪些令人大開眼界的謎團?